公司注冊時10大常見工商登記誤區!

瀏覽:2456 發布:2020-05-28

  公司注冊時10大常見工商登記誤區!隨著創業時代的來臨,創業活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很多創業者的熱情都被激發起來,投入到了創業的人潮中。但創業者對于公司注冊進行工商登記中常見的一些專業術語認識不清,很容易混淆。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關于工商登記中比較常見的十個認識誤區吧。

公司注冊時10大常見工商登記誤區!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以及創業政策也逐漸放寬,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創業的人潮中。但是,很多人在注冊公司進行工商登記時容易產生一些誤區。那么,工商登記注冊公司有哪些誤區需要注意的呢?經過【忠雄財稅】多年的專業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為大家歸納總結出在公司注冊進行工商登記時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公司注冊十大工商登記誤區分析:

  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不等于注冊號

  新注冊的企業注冊號都是15位,只有哪些沒有升級的老企業除外,注冊號是純數字組成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18位,而且有時候是數字加字母的,也有純數字的。因此這兩者很好區別。

  兩者不一樣,不沖突,但是每個企業都只有唯一一個注冊號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不能改變。注冊號一般用于工商內部,而統一信息用社會代碼是多證合一的改革成果,是多部門通用的。

  二、企業名稱不變

  首先,企業工商登記注冊公司,企業名稱是可以變更的,但在同一時間內企業只能有一個名字。那如果企業名字變更了,想要討薪找不到這家公司怎么辦?放心,只要有統一信用社會代碼或注冊好找就行了。其次,企業名稱是不能隨意變更。企業名稱登記注冊之后,沒有特殊原因在一年內不得申請變更,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鼓勵創新,已經突破了這一規定。第三,有些企業名稱預先核準后,有效期六個月,要注意過期,特別是需要辦理前置審批的公司。

  三、企業類型分不清

  企業類型有很多種,自然人獨自、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法人獨資、分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非公司企業法人、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

  四、營業場所不等于實際業務經營地

  公司法規定,公司的住所是公司主要辦事機構的所在地,商事登記部門登記的公司注冊地址只能有一個。但是還要指出的是,主要辦事機構并不等同于公司實際業務的經營地,比如建筑公司。目前很多地方已經允許一照多址了,一個營業執照上有登記多個地址(有特定條件)。如果企業地址有變化,要及時到工商部門及時做變更。

  五、法人代表不等于企業股東或企業實際控制人

  法定代表人可以由股東擔任,也可以由非股東擔任,可以是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可以不是;法定代表人一定要有職務,必是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或者經理這些中的一個。當然,法定代表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當,是要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以監事、“老賴”、公務員、無民事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能力的人,不能當企業法定代表人。

  六、注冊資本不等于實繳資本也不代表公司實力

  從2014年3月1日起,企業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認繳就是股東承諾在限定期限內繳納多少錢。比如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并不是說賬上現在就有這么多,知識公司的股東承諾在某個期限內將1000萬存入公司賬戶。那要怎樣知道企業到底有沒有實繳呢?以企業銀行繳款單為準,或者驗資報告。

  七、營業期限不等與房租租賃期限

  企業的營業期限不受房租租賃期限的限制,因為企業的營業期限是可以變更的,而且企業也可以申請注銷。現在企業注銷已經實現簡易注銷,注銷更方便。

  八、經營范圍誤區

  企業的經營范圍不是實際的經營范圍。營業執照中所寫的經營范圍,公司都可以從事,但是有些經營事項需要公司具備足夠的經營資質,不然即使理論上可以經營,但是實際上也不可以,還有就是有些需要前置審批或者后置審批的,需要相關部門的行政許可或者資質證書。

  九、發證機關與企業實力無關

  有些人認為省工商局發的執照就比縣市工商局發證的企業實力更強。這是一種誤解,企業登記一般是按照企業所在地登記的,不是說登記單位的級別高,企業的實力就強。

  十、領完營業執照就完事

  很多人領到營業執照就以為萬事大吉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后續處理的。首先,要到稅務機關登記。其次,需要辦理相關資質證書或者行政許可的要盡快就辦理,不然無法經營。再次,要記得及時繳納認繳的注冊資本。最后,要按時公示企業信息,包括從成立次年起每年1月1日到6月30日的企業年報和企業即時信息填報(許可證取得情況、工商變更情況、實繳情況、行政處罰等)。

0